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趋势
发展生态养殖 抓生产生态双赢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3-04-27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158
   6月1日,山东通和水产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三疣梭子蟹放流任务。“本次放流任务为900万只,实际完成放流数量1359.9万只。所放流三疣梭子蟹苗种在码头经抽检、测量完全合格后装船投入指定海域。”山东通和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家磊说。
 
  “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,不仅可以改善渔业资源生态状况,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,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还可提高海洋渔业经济效益,增加渔民收入。”据山东东营市河口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黄光明介绍,为恢复和保护河口区海洋渔业资源,2020年,河口区计划投入资金660余万元,主要在渤海湾河口近海海域放流中国对虾、三疣梭子蟹和海蜇等水产苗种2亿单位。
 
  渔业一直是河口农业经济的重头戏,尤其是在水产养殖领域,全区有30万亩海水池塘养殖面积,40万立方工厂化养殖水体,在河口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近年来,河口区大力实施海洋强市战略,力推生态养殖模式,在做好海洋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向海洋要效益,不断培育壮大海洋发展新动能,实现生产和生态“双赢”。
 
  “近年来,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,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。要想解决水产养殖和海洋环境之间的平衡问题,就必须推广生态养殖模式,发展绿色生态养殖。”黄光明说。
 
  据了解,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,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,河口区积极推广“一水多用、渔盐一体”养殖模式,通过实施“刺参和虾蟹养殖→卤虫养殖→提取溴素→制盐”一体化生产模式,形成海水“一水多用”循环经济链,提升生产效率,减少资源浪费和尾水排放。同时,立足资源优势,探索创新“上能发电、下能养殖”的资源利用新模式,实现水体养殖与水面发电同时进行,有效提高渔业养殖产量,实现单位产出效益最大化。河口区实施的曙光汇泰70MW渔光互补产业项目和曦和光伏10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,项目每亩可增加渔业产值2500元。
 
  渔业养殖模式优化了,产量和效益提升了,而养殖产生的尾水又如何处置?针对养殖现状,河口区积极实施海水养殖污染治理,实施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,大力实施智慧海洋综合园区建设,示范带动养殖尾水养殖升级改造,鼓励实施智能化设施养殖、精准化清水养殖、生态化循环养殖等模式,建设沉淀过滤、生物净化、灭菌消毒、水质监测等相应尾水处理系统,完善改造进排水管网,配套建设生态沟渠、生态塘、湿地等生态设施,实现工厂化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。
 
  耕海万顷,海养千年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以‘海生·河口’渔业科技精准对接为支撑,继续加大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、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,促进海产品上档升级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。”黄光明说,河口区将依托海域特点、产业发展优势,打好‘贝、参、虾’特色产业牌,在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,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国家生态渔业基地示范区建设,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