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趋势
水产养殖中甲鱼成鳖池塘生态养殖需要注意哪些事项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1-07-02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408
   最新首发|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,关注:水产研究社
 
  一、养殖条件
 
  1.环境及池塘要求
 
  成鳖生态养殖的池塘要求建在环境安静、避风向阳、土质较佳、池底平坦、水源充足且水质清新、无污染的地方,同时要求每个池塘具有独立的进、排水系统,池与池之间不串水,面积以3~5亩为宜,水深1.5~2米,池底淤泥厚度小于25厘米。
 
  2.防逃设施
 
  土池用内壁光滑、坚固耐用的材料将各个养殖池围栏。
 
  围栏设施建在距塘边50厘米以上的池堤上,高出堤面40~50厘米,竖直埋入土中15~20厘米,四角处围成弧形;
 
  水泥壁池的池壁顶端用水泥板或砖块向内压檐10~15厘米,池塘进、排水口处安装金属或聚乙烯的防逃拦网。
 
  3.晒台
 
  在鳖池向阳面,利用池坡用砖块或水泥板使池边硬化,做成与池边等长、宽约1米的斜坡;
 
  或用木板或竹片做成浮排形晒台,固定于池中水面。
 
  浮排形晒台面积以5平方米左右为宜,数量控制在每个池塘4个,圆弧形,搭建时2/3在水面上,1/3在水面下,可以按照养殖期间水位的高低进行适当调整。
 
  4.食台
 
  可采用石棉瓦(规格为150厘米×50厘米)作食台,沿池塘四周搭建,食台与水面呈20°~30°夹角,2/3淹于水下,1/3露出水面。
 
  食台数量应按照池塘中鳖的放养数量来计算,一般每50~100只成鳖铺设一块。
 
  二、放养前的准备
 
  1.清塘
 
  清除池底过多淤泥,保持淤泥厚度小于25厘米,清淤后暴晒5~7天。
 
  幼鳖放养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消毒,每亩施用生石灰75千克,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,再暴晒7~10天,杀灭池塘内有害生物。
 
  2.培养水质
 
  池塘消毒7天后,进水至50厘米深,每亩水面施用腐熟发酵有机肥150千克,以利于培养水质。
 
  3.种草投螺
 
  合理种植水草,一般总面积不超过池塘水面积的1/3。
 
  可在施肥5~7天后,将水花生等水生植物移植在池塘沿岸的四周,并用草绳或网绳在水体中央圈1个植物生长带,既可净化水质,又可为鳖提供隐身栖息场所。
 
  清明节前投放活螺蛳,每亩水面投放100~150千克,或每亩放养抱卵青虾3~5千克,为鳖提供饵料来源。
 
  但水草和螺蛳投放前需经5~10毫克/升漂白粉或10毫克/升高锰酸钾消毒后再入池。
 
  三、鳖种放养
 
  1.放养时间
 
  放养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初,水温稳定在20℃以上并选择晴好天气时放养。
 
  2.鳖种要求与消毒
 
  放养的鳖种要求体质健壮、无病无伤、规格齐整、色泽光亮、行动活跃的幼鳖,下塘前对鳖种进行浸浴消毒,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三种:
 
  浓度为15~20毫克/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~20分钟,用2%~4%食盐水浸泡10~15分钟,或浓度为30毫克/升的聚维酮碘溶液(含有效碘1%)浸浴15分钟。
 
  放养鳖种时,动作要轻快,避免受伤,将其直接放在池塘岸边,使其自行爬入水中。最好将雌鳖和雄鳖分池饲养,可减少打斗,降低疾病的发生率。
 
  若放养鳖种是加温温室培育的幼鳖,则在放养前5~7天,对加温温室采取逐步降温处理,缩小室内外温差;
 
  开始1~2天可打开门窗自然降温,然后适当加注外塘池水降温,降温幅度以每天下降1~1.5℃为宜。
 
  当室内水温基本与外塘水温一致时,才能放养鳖种。
 
  为减少病害发生,放养前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、免疫多糖、消炎类抗生素等,增强幼鳖体质。放养前停食1~2天。
 
  3.放养密度
 
  在一定范围内,鳖的放养密度和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,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,产量也相应增加。
 
  但放养密度过大时,鳖的产量和个体规格均受到抑制。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灵活掌握,一般每平方米放2~3只。
 
  4.套养鱼类
 
  每亩水面可套养体重为50~100克的鲢、鳙夏花鱼种100尾,鲢、鳙鱼比例为2∶1。
 
  四、养殖管理
 
  1.饲料及投喂
 
  饲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,也可根据当地易获得的动植物饲料种类自选配制。
 
  配合饲料应选取营养全面、环保型的、品牌信誉度好的饲料,以保证中华鳖的健康、快速生长。
 
  若自选配制饲料,可选择野生鱼虾、螺类、蚌肉、畜禽内脏、玉米粉、小麦粉等简单易得的饲料,其中动物性饲料占50%~60%。
 
  也可单独投喂野生鱼虾、螺类、蚌肉、畜禽内脏等鲜活动物性饲料,或将鲜活动物性饲料绞成肉糜后添加在人工配合饲料中投喂。
 
  投喂前鲜活饲料需洗净、切碎,粉状配合饲料需加工成软硬、大小适宜的团块或软颗粒。
 
  根据天气情况确定中华鳖的日投饲量。
 
  5月底前和10月底后,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(干重)为鳖体重的0.5%~1.5%,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3%~8%;
 
  6~9月份,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(干重)为鳖体重的1.5%~3%,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8%~15%。
 
  具体投饲量按鳖的实际吃食情况和天气变化适量增减,每次以在1小时内吃完为宜。
 
  根据水温和鳖的摄食情况确定每天的投喂次数,水温18~20℃时,每两天投喂1次;
 
  水温20~25℃时,每天1次,中午投喂;水温25℃以上时,每天2次,一般上午8时和下午5时左右投喂,比例约为3∶7;
 
  水温低于18℃时,应停止投喂。饲料应均匀投喂在食台上。食台要保持清洁,留在食台上的残饵要每天清除。
 
  2.水质管理
 
  养殖池塘的水质应保持肥、活、爽,透明度保持在25~35厘米,溶解氧在3毫克/升以上,pH值保持在7.0~8.5。
 
  根据水位、水质、水色、鳖生长情况及季节、天气变化情况等,适时加注新水和换水。
 
  鳖种放养后,前7天保持池塘水位50~60厘米,7天后加水,以后每隔7天加1次水,每次加10~20厘米,提高池塘水位,直至加到平均水位为1.5米左右。
 
  若水质恶化,应及时换水,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/4~1/3。
 
  3.病害防治
 
  5~10月份,为鳖病的易发期,应坚持“综合防治、预防为主”的原则,每隔15~20天交替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,每亩(水深1米)生石灰用量是10~20千克,漂白粉(有效氯30%)用量是1.0~1.5千克。
 
  同时,可以选择维生素C、免疫多糖、大蒜素等添加在饲料中,以提高鳖的抗病能力。
 
  另外,要加强管理,坚持定时投喂药饵,如大黄和板蓝根按1∶1比例,以饵料量的2%拌入饲料中投喂,每隔30天投喂1次。
 
  4.日常管理
 
  每天早、中、晚巡塘三次。
 
  投喂前检查防逃设施,投喂时应仔细观察鳖的吃食情况,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投喂量。
 
  若水质有异常,应立即进行注水或换水,必要时还应全池遍洒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。
 
  经常观察鳖的活动情况,若发现有异常行为的鳖或病鳖,应及时采取措施,必要时要将病鳖隔离饲养,并用药物进行治疗。
 
  及时清除食台上的残饵,并定期清洗、消毒食台。及时清除池水中的杂物、污物以及敌害生物等。
 
  5.越冬管理
 
  在越冬前的1至2个月,除了按正常要求投喂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外,还要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活鲜饲料,如动物内脏、螺类、蚌肉、鱼虾等。
 
  若只投喂人工配合饲料,需添加3%~5%的植物油,使其体内积累贮存一定量的脂肪和营养物质,满足即将越冬期的能量消耗,增强抗寒能力。
 
  越冬期间保持水位1.5米以上;春天冬眠苏醒后,及时把水位降至80厘米,以利于水温的升高。
 
  五、捕捞
 
  在自然条件下,放养250克左右的大规格鳖种,经过5个月的精心饲养,当年可生产出个体规格在500克以上的商品鳖,若继续饲养一年,体重可达1千克左右。
 
  商品鳖的捕捞可采用整塘捕捉和零星少量捕捉的方式,整塘捕捉可放干池水后进行干池捕捉,生长季节内的少量捕捉可采用徒手捕捉、笼捕或鳖枪钓捕。
 
  六、冬季空闲池塘的利用
 
  鳖的生长期在5~10月份,大多数养殖场在10月底至11月初对商品鳖进行整塘捕捉上市。
 
  至翌年5月鳖种放养前,池塘大约有半年的空闲时间。
 
  养殖场可利用冬闲期池塘种植小麦、油菜等冬季农作物,这些农作物通过吸收鳖的排泄物改良了池塘底质环境,有利于翌年鳖的生长和减少病害的发生。